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科学研究- 学术活动

【经工讲堂2024年第12期】9-13 北京大学偶阳教授应邀报告

2024年9月13日,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、北京大学碳中和学院双聘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助理教授偶阳老师应邀在中关村主楼317会议室作“水-能-粮跨系统视角下的碳中和路径”的专题报告。报告会由学院李浩老师主持,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。

报告围绕全球气候综合评估模型GCAM (Global Climate Analysis Model)在经济、能源、水资源、土地利用及气候系统等方面的耦合分析和主题应用展开,探讨了GCAM模型在能源系统、农业粮食系统、客运系统、土地利用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的取得的学术成果,并着重分享了全球以及区域(美国)水-能耦合视角下的碳减排路径以及峰值预测。同时,报告介绍了如何搜集并设计政策情景,更合理的将全球模型本土化(GCAM-China)。

报告首先聚焦于全球综合评估模型的开发和利用,介绍了全球气候综合评估模型GCAM的开发历程和目前版本下的功能介绍。相对于先前的版本,目前GCAM版本包含经济、能源、水资源、土地利用、气候系统内在耦合的统一模型框架。

接着,报告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GCAM全球模型模拟各国NDC路径下部分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分布,探究减排措施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,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NDC路径下的公正转型。报告还介绍了900个GCAM情景下各国/名流域的地下水抽取峰值,结果显示地下取水量较大的区域(美国、墨西哥、印度、中国等)可能会面临的更高地下水使用成本,并且水资源约束增加了发电成本,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化,但会加速高耗水电力技术的淘汰和低耗水技术的投资。

此外,报告强调了在利用GCAM-China模拟本土化情景时,需要构建“政策基准情景”,将不同的政策设计刻画到模型中,自下而上,分部门政策模拟与强化路径,并以提高本土模拟时结果的准确度。

最后,偶阳老师介绍了GCAM-China正在开发的项目,包括大气污染物清单与减排、多种碳移除技术、关键金属供需以及GCAM-城市尺度模型的开发,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。